中影人教育播音主持中心

播音专业新闻播报秘籍

播音主持的世界里,新闻播报就像一场精准的舞蹈,每一个节奏的把握、每一次断句的选择、每一处重音的落点,都藏着让文字“活”起来的魔法。对于播音专业艺考生来说,想要在新闻播报中脱颖而出,光靠标准的普通话可不够,掌握独特的节奏把控、精妙的断句技巧和恰到好处的重音处理,才能让新闻播报既有信息的力量,又有声音的魅力。
 
       新闻播报的节奏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节拍,它更像是呼吸,会随着新闻内容的变化而起伏。在传统认知里,新闻节奏往往被等同于语速快慢,其实远不止如此。节奏是多种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语速、语调、停连、语气的综合运用。比如突发新闻,需要营造紧张感,此时可以适当加快语速,配合上扬的语调,让听众迅速进入情境;而民生新闻则更适合温和舒缓的节奏,用娓娓道来的方式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有一种小众但实用的节奏训练方法——“音乐同步法”。选择与新闻内容情绪相近的纯音乐,在练习播报时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比如播报体育赛事新闻,可以选择节奏明快的进行曲,让自己的语速、语气与音乐鼓点相呼应;播报文化类新闻时,搭配舒缓的古典音乐,让声音在旋律中自然流淌。这种训练能帮助艺考生培养对节奏的敏感度,找到独特的播报韵律。
 
       断句不是简单的喘气停顿,而是对新闻语义的精准拆解与重组。很多艺考生容易陷入按标点断句的误区,这样会让播报显得生硬机械。真正的断句要依据语义逻辑和情感表达来进行。比如“本市新开通的地铁线路,将有效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如果按照标点在“线路”后停顿,会切断语义联系;更合适的是在“本市新开通的”后稍作停顿,突出重点信息,让听众更容易理解。
 
       在实际练习中,可以尝试“语义抱团法”。把新闻内容按照语义划分成一个个小单元,每个单元内紧密连接,单元之间再进行合理停顿。比如“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学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机制”,可以划分为“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学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机制”三个语义单元,在单元间停顿,既清晰传达信息,又让播报更有节奏感。
 
       重音的作用不是单纯的加重音量,而是为新闻内容“画重点”,引导听众的注意力。常规的重音处理多放在主谓宾的关键位置,但对于艺考生来说,学会挖掘新闻背后的深层含义,找到独特的重音落点,才能让播报更具感染力。比如“昨天,85岁的退休教师张某某向山区小学捐赠了自己毕生积蓄的100万元”,除了“85岁”“100万元”这些数字,还可以把重音放在“毕生积蓄”上,突出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新闻更有温度。

 

       “情感投射法”是一种有效的重音训练方式。在播报新闻前,先深入理解新闻背后的情感,把自己代入到新闻场景中。比如播报灾害救援新闻时,带着对受灾群众的关切和对救援人员的敬佩,把这种情感融入到重音处理中。当说到“救援人员不顾余震危险,连夜搜救被困群众”时,把重音放在“不顾”“连夜”上,用声音传递出救援的艰难与决心,让听众更能感同身受。
 
       在新闻播报中,节奏、断句和重音三者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过快的节奏可能导致断句不清、重音模糊;不合理的断句会打乱节奏,影响重音的表达效果。艺考生需要在日常练习中反复打磨,找到三者之间的平衡。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新闻稿件,如时政新闻、财经新闻、社会新闻等,进行针对性训练,感受不同题材下节奏、断句和重音的变化规律。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气息的配合。无论是节奏的把控、断句的停顿,还是重音的强调,都离不开稳定的气息支持。艺考生要学会运用胸腹联合呼吸法,让气息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为声音提供持久的动力。在练习时,可以通过数枣、吹纸条等方式锻炼气息控制能力,让气息在新闻播报中收放自如。
 
       新闻播报的节奏、断句和重音是播音专业艺考生需要攻克的重要课题。这些技巧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结合自身特点,形成独特的播报风格。通过“音乐同步法”“语义抱团法”“情感投射法”等小众但实用的训练方法,深入理解新闻内涵,用声音赋予文字生命力,才能在考场上脱颖而出,在未来的播音道路上绽放光彩。每一次的练习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向优秀新闻主播迈进的一步,愿艺考生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节奏,讲好每一个新闻故事。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