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播音专业艺考的舞台上,一篇小众却饱含深情的文学作品,往往能成为考生脱颖而出的关键。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那些藏在时光深处,却能在考场上绽放夺目光彩的佳作,它们或许并不如经典名篇那般家喻户晓,却有着独特的魅力,能让你展现出独一无二的播音实力。
《灯祭》是一篇充满温情与回忆的散文,它以一种质朴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父女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故事从过年时父亲为“我”制作一盏特别的灯展开。那盏灯,是用捡来的罐头瓶子制成的,在物资匮乏的岁月里,这盏简单的灯却承载着无尽的温暖与快乐。当夜幕降临,“我”小心翼翼地提着这盏灯走东家串西家,灯光摇曳,照亮了“我”童年的欢乐时光,也照亮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文章语言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能让每一个听众都感受到那份真挚的亲情。在播演时,要注意把握好情感的起伏,从制作灯时的期待,到提着灯玩耍时的兴奋,再到对父亲的思念,都要通过声音生动地展现出来。语速不宜过快,在描述回忆的片段时,可以适当放慢语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暖的氛围,让听众仿佛也置身于那个充满烟火气的童年。
《石榴树下的星星》宛如一首清新的田园牧歌,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童真与幻想的世界。文中,作者对石榴树和星星的描写充满了诗意,“我喜欢满树的石榴花,像星星一样盛开的石榴花。我还喜欢在夏夜坐在石榴树下的板凳上看星星,望着深邃的天空,透过树枝一颗一颗的数着星星,有闪亮的,有隐隐约约的,数来数去让一道划过夜空的流星又捣乱了。”这段描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更勾起了人们对童年无忧无虑时光的怀念。同时,文章中还穿插着对成长的思考,“很多年过去了,我分不清当年那个在树下的孩子是不是我,我还是不是那个望着星空茫然的少年。假如时光倒流,我愿再回到那个地方。”这种对时光流逝和自我认知的探寻,让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播演这篇作品时,声音要富有活力,充满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在描述童年场景时,可以运用欢快的语调,而在表达成长的感慨时,则要适当降低音量,放慢语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惆怅。
《风筝的故乡》则是一篇饱含乡愁的佳作,它以风筝为线索,串联起爷爷对故乡的无尽思念。过年时,爷爷总会捧着风筝,喃喃自语“我想回家我想回家”,那种对家乡的渴望溢于言表。当爷爷终于等到家乡的来信,却得知母亲早已去世,遗物是一辈子的盼望,这种希望与失望的落差,让人心酸不已。文章通过简单的情节,深刻地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眷恋和无法归家的遗憾。在播演时,要着重体现出爷爷的思念之情和内心的痛苦。声音可以略带沧桑,在念到爷爷的话语时,要充满深情,让听众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乡愁。同时,在情感的高潮部分,如爷爷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时,声音要有一定的爆发力,将那种悲痛欲绝的情绪传递给听众 。
《读宋词》是一篇充满诗意与文化底蕴的抒情散文。在闲居室内、煮茗听雨的情境下,作者执一卷宋词,踏入那个充满韵味的世界。文中对宋词意境和情感的解读细腻入微,“读一首宋词,如久旱逢甘霖的芳草,双目一闭,皆是那抹之不尽的沉醉。”作者沉醉于“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的景致,融入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深情,感受苏轼“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旷达和辛弃疾“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播演时,需用温润、富有韵味的声音,引领听众走进宋词的世界。语速适中,在解读词句时,适当停顿,给听众留出思考和感受的时间,语调随着词中的情感起伏,或婉约,或激昂,展现出宋词独特的魅力 。
这些小众的文学作品,就像是遗落在角落里的珍珠,等待着播音专业艺考生去发现、去打磨。它们为考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展示平台,让考生在展现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传递出自己对作品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只要用心去演绎,每一篇作品都能成为考场上的高光时刻,助力考生在播音艺考的道路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