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人教育播音主持中心

文艺作品演播的特点和与播音的不同

     当声音从话筒中流淌而出,文艺作品演播与播音看似都是语言的艺术,实则如同两条交织却又截然不同的溪流,各自奔涌着独特的魅力。它们在吐字归音的基础上,一个以细腻的情感浸润人心,一个用客观的态度传递信息,共同编织着声音世界的斑斓图景。
 
一、文艺作品演播:在想象的土壤里绽放语言之花
     
文艺作品演播像是一场充满诗意的冒险,它给予声音无限的创作空间。无论是小说里跌宕起伏的情节,还是诗歌中含蓄深邃的意境,演播者都需要化身成“声音的画家”,用语言勾勒出画面。在演播一段描写深秋山林的散文时,演播者可以通过放慢语速、压低语调,让声音带上一丝萧瑟感,再用轻微的气声模拟秋风掠过树叶的沙沙声,将听众瞬间拽入那个金黄与寂寥交织的世界。
     这种艺术形式对情感的挖掘近乎苛刻。面对角色的喜怒哀乐,演播者要像演员一样“入戏”。当演绎一段悲剧情节,声音不仅要传递悲伤,还得让听众感受到绝望中微弱的希望;而在欢快的场景里,声音的跳跃感、明亮度都需要精准拿捏。每一个重音、每一处停顿,都是情感迸发的节点,比如在小说高潮部分,突然加快的语速和颤抖的尾音,能让紧张感扑面而来。
     文艺作品演播还充满着创造性的二次加工。原著文字是基础,但演播者可以根据理解调整节奏、设计音效。在演播悬疑故事时,适当加入若有若无的心跳声、脚步声,或是在关键情节前留出长长的留白,都能增强故事的感染力。这种对文本的再创作,让每一次演播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呈现。

 

二、播音:在严谨的轨道上传递信息
     播音则像是一列沿着固定轨道行驶的列车,追求的是稳定、准确与高效。新闻播音中,每个字音都要清晰标准,不能有丝毫含糊。为了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播音的语速通常保持在每分钟220 - 260字之间,这样既能让听众听清内容,又不会因过慢显得拖沓、过快导致信息遗漏。在播报时政新闻时,字正腔圆的发音、平稳庄重的语调,让听众感受到信息的权威性。
     播音的情感表达更像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即便面对重大事件,播音员也需要克制情绪,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在报道灾害新闻时,声音里可以有惋惜、痛心,但绝不能出现过度哽咽或愤怒的宣泄,以免影响信息的公正性。这种对情感的把控,要求播音员时刻保持理性,用声音搭建起信息传递的桥梁,而不是个人情绪的舞台。
     播音的规范性还体现在流程和语言上。新闻稿件的格式、播报的顺序都有严格要求,播音员不能随意更改。语言风格也偏向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华丽或晦涩的词汇。在天气预报中,“晴转多云”“局部地区有阵雨”这样直白的表述,能让听众迅速获取关键信息。

 

三、两者的差异:从声音的“形”到表达的“神”
     从声音的外在表现来看,文艺作品演播的声音可塑性极强。演播者可以为不同角色设计独特的音色,老人沙哑沧桑的嗓音、孩童清脆稚嫩的语调,都能通过声音技巧实现。而播音的声音则相对固定,追求的是标准的普通话发音、统一的音色质感,就像新闻联播的主播们,声音辨识度或许不高,但却有着极强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在表达目的上,文艺作品演播是为了感染听众,让他们沉浸在故事或意境中。演播者会用尽各种声音手段,激发听众的共鸣。而播音的核心是传递信息,要求听众在最短时间内接收并理解内容。比如在财经新闻播报中,播音员需要清晰准确地念出数字、术语,确保听众不错过任何关键数据。
     创作自由度方面,文艺作品演播给予演播者极大的发挥空间。同一部小说,不同演播者可以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有人侧重悬疑氛围的营造,有人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而播音则更强调遵循规范,从稿件的播报方式到语气的轻重缓急,都有严格的标准,就像交通规则一样,播音员必须严格遵守,才能保证信息传递的顺畅。
 
     文艺作品演播和播音就像声音世界里的双子星,一个在情感的海洋里自由遨游,用声音绘制出绚丽的画卷;一个在规则的轨道上稳健前行,为听众传递真实可靠的信息。它们虽然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使命,但都在用声音的力量,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让语言的魅力在不同的领域绽放光芒。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