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方面,新闻与传播数字化传播学研究的成果为学生带来更多新观点和理论分析,使课程更加贴近传媒发展趋势。再以《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为例,除了六成的科研评分,余下三成评分来自教学质素及学习环境,最后一成是国际化和产业贡献(Times Higher Education,2014)。因此,在传播业界高速数字化的同时,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课程发展方向也需要加大数字媒体和新媒体的比重,提高教学素质和课程质量,以争取更佳的教学评分。由传统的新闻与传播学课程向数字化过渡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最理想的发展则是课程与数字媒体研究方针无缝接轨,把研究成果结合在课程发展中。
然而,课程数字化不能只靠改动教学内容,更需要协调整个学部的愿景和氛围,让师生怀着共同的理念和学习目标,迎来数字化时代。新闻与传播学院在2015年重塑学部的定位与形象,以“专业承传、开拓创新”(Inherit,Innovate,Inspire)为发展理念,让学部师生以专业的传播学理论知识,朝着新媒体和数字化方向迈进。除了教研数字化,新的发展理念为学部带来更多优势。透过革新学院形象,教师与海外同业积极开拓合作项目,加速国际化。同时,学院的科研成果与前瞻性的思维,有助促成学院主导的产业合作关系。在招生方面,学院的新形象展现时代感和创意,并透过开设Facebook和微信账号加强与网络社会的联系,贴近新世代学生的期望,提升竞争力。现在,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课程及研究领域已经实现数字化,本科学生在第二及第三学年可按兴趣选择新闻专业、广告及公关专业和创意及新媒体专业,各个专业的授课内容都与新媒体的理论和应用层面配合。除此以外,新闻与传播学院亦进行了数字化的硬件提升,更新电视摄影棚和成立创意媒体实验室。教职员的工作间亦参照创新科技企业设计,加强数字化软硬件配套,实现云端管理和办公室无纸化。
在推动教研新思维的过程中,新闻与传播学院实现全球化人才招聘与科研发展,促使课程发展具备国际视野,并获得更丰富的资源分配。来自不同地区和教育背景的教师令学部的科研项目趋向多元化。本科和研究院课程,例如新闻、广告、公关和新媒体都有相对应的研究项目,让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材料。在导师的支持下,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两项学报《大学线》及《Varsity》已经实现数字化采编流程及在线出版。另外,学部也重点引进业界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在应用层面提升学生的就业技能。因此,教员编制分为三种,包括专注科研发展的教授岗位、带动校企合作的应用专业教授岗位和传授理论与专业知识的讲师岗位,并配合具竞争力的聘用待遇保留人才。这一系列由内而外的革新,让师生一同体会数字化年代的校园生活,刺激教研新思维。
总结:
媒体数字化对于新闻与传播学系是挑战也是机遇,应对关键在于学部是否能以传播学专业知识审视科技新趋势,设置以学生多元发展为目标的课程。若从理论角度思考传播学科在数字化时代的演变,课程的价值取向和过程取向尤其重要。传播学课程的设置一方面针对专业培训,另一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四年制的大学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习数字媒体理论和制作技能,更认识和探究社会数字化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总体而言,数字化时代新闻与传播学的课程发展包含三个要点:国际化、跨学科和新思维。首先,学科得以通过发展国际化的教研团队和跨国合作的研究项目来丰富数字领域的传播学知识转移。再者,在现有传播学理论基础上加入跨学科视野,例如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的角度进行媒体研究,则帮助学科进一步理解和预测媒体数字化的影响。以上两项发展方向造就课程设置新思维,教师团队的研究和教学取向逐步聚焦于数字创意产业,并把新媒体的研究方法,例如大数据和数据科学,逐步整合在本科和研究院课程。过去6年间,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课程逐步数字化,平衡了学生、大学和学部对教学、研究和国际排名的期望,并得到相关的教研资源。学院的教学和研究成果,亦迎合了全球新闻业者对大专院校新闻学科的期望,包括引领数字化技术发展,培训数据新闻学专才,研究新媒体经营模式和传授新闻专业价值观(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Journalists,2013)。媒体数字化正在急速发展,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阶段性成果为数字化时代的课程发展提供参考案例。与此同时,学院持续审视和完善课程规划,紧贴全球新闻业界和学界的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与时并进的新闻与传播学课程。
以上就是新闻与传播的新教研思维是什么?如果播音主持培训的同学还有不懂的,可以随时向小影提问哦!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