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播音表演专业的艺考生来说,上镜效果直接影响考官对专业能力的判断。镜头具有“放大性”和“挑剔性”,现实中好看的人未必上镜,而掌握上镜技巧能让镜头呈现更理想的状态。以下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实用技巧,从形象管理到镜头互动全方位提升上镜质感。
一、面部管理:让镜头聚焦你的“表现力”
镜头对脸部细节的捕捉远超肉眼,面部状态和微表情的控制是上镜的核心。
1. 表情管理:自然中带着“镜头感”
眼神要有“戏”:对视镜头时,想象镜头后有具体的交流对象(如考官、观众),眼神需专注且有“穿透力”,避免空洞或游离。眨眼频率控制在每分钟3-5次,过快显得紧张,过慢则显僵硬。
微笑的“度”:播音时的微笑应是“提颧肌”而非刻意咧嘴——嘴角微微上扬,苹果肌自然隆起,面部肌肉放松不紧绷。表演时根据角色情绪调整笑容,悲伤时嘴角下沉但避免过度撇嘴,愤怒时眉头微蹙但不皱眉挤眼。
避免“小动作”:镜头会放大面部多余动作,如舔嘴唇、咬嘴角、挑眉、频繁转眼珠等,这些动作会分散考官注意力,需通过镜前练习刻意纠正。
2. 妆容:贴合专业的“镜头妆”
底妆轻薄通透:选择与肤色相近的粉底,避免过白导致“假面感”,用遮瑕精准遮盖痘印、黑眼圈,定妆粉轻薄扑扫T区防止反光。镜头下底妆过厚会显僵硬,出汗后还易斑驳。
眉眼突出立体感:眉毛避免过粗或过细,根据脸型调整眉形(圆脸适合有弧度的眉形,方脸适合平缓眉形),眉色与发色协调。眼妆以自然为主,用大地色眼影增强眼部深邃感,眼线紧贴睫毛根部,避免夸张的眼线或亮片。
唇部注重“清晰度”:嘴唇干燥会让上镜显憔悴,提前用润唇膏保湿,选择哑光或半哑光口红,颜色根据肤色选择(肤色偏黄适合暖色调,肤色偏白适合冷色调),唇线轻轻勾勒唇形,避免边缘模糊。
二、形体姿态:镜头里的“气场支撑”
上镜时的形体不仅影响视觉美观,还能传递自信状态,不良姿态会让镜头呈现“畏缩感”。
1. 站姿:稳而不僵,松而不垮
基础站姿:双脚并拢或呈“小丁字步”(一脚在前,脚尖向前,另一脚在后,脚跟贴前脚掌内侧),重心放在两脚之间,膝盖微微放松(不锁死),避免重心偏移导致身体倾斜。
上身姿态:双肩自然下沉,后背挺直但不僵硬,肩胛骨微微收紧,挺胸收腹(避免过度挺胸导致腰部僵硬),脖子挺直,下巴微收(与地面保持平行,避免仰头显傲慢或低头显怯懦)。
手部位置: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手指并拢微曲,避免手部僵硬或随意摆动。若有手势动作,需自然流畅,幅度适中(镜头内可见即可,避免过大或过小)。
2. 坐姿:端正中显从容
入座姿势:从椅子左侧入座,轻缓坐下,臀部坐椅子的1/2-2/3(避免坐满显得臃肿),双脚平放地面,与肩同宽或并拢,膝盖并拢(女生)或略分开(男生,不超过肩宽)。
上身姿态:同站姿要求,后背不靠椅背(除非考官允许),双手自然放在腿上或桌面(避免双手交叉抱胸显防御感),身体微微前倾(体现专注感)。
3. 动态移动:流畅无多余动作
上镜时若需要移动(如从站位到座位),步伐平稳,速度适中,避免急走或拖沓,转身时动作连贯(先转上身,再转下身),避免身体晃动或脚步声响过大,移动过程中保持姿态稳定,眼神不随意乱看。
三、服装选择:适配镜头的“视觉语言”
服装是上镜的“第二张脸”,合适的服装能修饰身形、提升气质,错误的服装则会分散注意力。
1. 颜色:避开“镜头雷区”
适合上镜的颜色:选择明度和饱和度适中的颜色(如莫兰迪色系、深蓝、墨绿、米白等),既能衬托肤色,又不会让镜头产生“色彩溢出”。肤色偏黄的考生避免纯黄色、橙色;肤色偏黑的考生避免纯黑色(显沉闷)或荧光色(显肤色暗沉)。
避开禁忌色:荧光色(镜头下易反光刺眼)、高饱和红色/紫色(易显俗气)、过于花哨的图案(如大格子、大条纹、密集碎花,镜头下易显杂乱)。
2. 款式:贴合身形,突出专业感
版型选择:根据体型选择合身的服装,避免过紧(显局促)或过松(显臃肿)。瘦体型可选择有轻微垫肩的上衣增强气场,胖体型避免紧身或过于宽松的款式,选择直线条剪裁的服装修饰身形。
细节设计:避免过多装饰(如亮片、铆钉、夸张纽扣),领口选择适合自己的款式(圆脸适合V领,方脸适合圆领,长脸适合一字领),袖口整齐(避免卷起袖子),服装干净整洁(无褶皱、污渍)。
专业适配性:播音专业偏向正式感(如简约衬衫、西装外套),表演专业可根据稿件风格调整(生活化稿件穿休闲装,正式稿件穿偏正式服装),避免服装与稿件风格冲突(如播新闻穿运动装)。
四、镜头互动:让“镜头”成为你的“观众”
镜头是艺考生与考官沟通的桥梁,学会与镜头互动,能让上镜效果更具“交流感”。
1. 找到“镜头焦点”
面对单镜头时,直视镜头中心(不是镜头边缘),想象镜头是“考官的眼睛”,保持眼神交流的持续性(避免看镜头外的物体)。
多镜头拍摄时(如正面、侧面镜头),根据现场提示切换视线,转向新镜头时动作自然(先转动头部,再移动眼神),避免突然转头导致画面晃动。
2. 控制“景别意识”
近景/特写:镜头聚焦面部时,减少头部转动幅度,表情和眼神是重点,轻微的面部动作(如微笑、皱眉)会被放大,需精准控制。
中景:包含上半身时,注意肩颈和手部动作的协调性,手势可适当增加(如表达强调时抬手),但避免动作幅度过大超出镜头范围。
全景:全身入镜时,注重整体姿态的稳定性,移动时步伐清晰,避免身体某部位出画(如脚踩出镜头边缘)。
3. 情绪传递:让镜头“读懂”你的情感
播音或表演时,情绪需通过面部表情、声音和肢体动作共同传递,镜头能捕捉到细微的情绪变化:
表达喜悦时,眼神明亮,嘴角上扬,身体可微微前倾(传递热情);
表达悲伤时,眼神低垂(但不低头),嘴角下沉,声音低沉,避免过度哭泣导致面部扭曲;
表达愤怒时,眉头微蹙,眼神坚定,身体挺直(传递力量感),避免咆哮或过度激动导致姿态失控。
五、前期准备:让上镜状态更稳定
1. 镜前练习:熟悉“镜头中的自己”
每天对着镜子或手机录像练习,观察自己的表情、姿态、动作,找出问题(如习惯性挑眉、肩膀歪斜)并针对性纠正。录制后回放视频,从考官视角审视:是否有多余动作?表情是否自然?服装是否合适?
2. 状态调整:保持“上镜最佳状态”
提前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黑眼圈和浮肿),上镜前用冷水洗脸收缩毛孔,避免过量饮水导致面部浮肿。
上镜前深呼吸放松(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缓解紧张导致的身体僵硬,通过轻声朗读调整发声状态,避免声音发紧。
提前了解拍摄环境(灯光、镜头位置),适应灯光强度(避免直视强光导致眯眼),测试镜头角度(调整站位让自己处于镜头最佳位置)。
总结
上镜好看的核心是“自然+可控”——既不刻意迎合镜头显得僵硬,也不随意放任自己的状态。播音表演艺考生需通过反复练习,让表情、姿态、服装与镜头形成协调,最终在镜头中呈现“专业、自信、有感染力”的状态。记住,镜头喜欢真实的表达,技巧是辅助,真诚的情感和扎实的专业能力才是打动考官的关键。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