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学员音色不错,声音干净,普通话字音准确,整体轻快,语流自然,基调正确,但是朗读《春》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问题,特别在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基本上是共性,多数人读《春》,都有类似问题。
一、吐字发声问题
咬字很轻,听起来轻松。但是不能一味轻,有的地方是需要用力的。像一张画,里面有些重要的物体边缘不能模糊。这篇文章的主节奏是轻快型,但不能只有轻快。都是轻快就没有轻快了。轻重要有对比。
注意语流音变,“嫩嫩的”、“绿绿的”,轻重格式都不对,听起来就会让人“出戏”。
还有个别字音,比如“嗡”是weng,不是wong。
二、语速偏快,节奏单一
语速快,就是因为声音漂在文字之外。朗读者急于推进文字,就容易导致对文字描绘的画面感受不足,情感的转换缺乏过程,缺乏内心视象,也没有给听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比如“坐着、躺着……”一带而过,并没有展开文字描绘的场景。
三、情感体验不足
有情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做到“真情感”。
情感就像风中的柳枝,一定是不断在动的。不动的柳枝,pos摆得再好看也是假树。这就是说,“真”这个字是灵魂。
比如,开头“盼望着……”,这一句要有强烈的盼望。这是“这一句”的独特个性。但小树读得太悠闲,像一切尽在掌握中,没有新鲜感了。
这句应该是着急地等啊,然后忽然听到好消息来了:“东风”!
东风就是春风,这个词一定要用重音+停顿的方式表达。就像你在家里焦急地等张三,门一开,露出一张风尘仆仆的脸,你肯定会大喊一声“张三”!这是张三的第一次出场,一定要隆重。
东风,也就是本主的主角“春”的第一次出场,也要特别隆重。后面有人读成“东风来了”,东风很轻,来了很重,这就没有春天的惊喜了。好像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四、缺乏画面感
画面感是这篇文章最重要的表现重点。给带来画面的一切事物,一切颜色(比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都要展示得充分,才能将画面在听者脑海中展开。现在读得有些匆忙,就没画面了。
比如,“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一句话,空间感是由小到大递进增长的。这种空间的变化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出来,就会有画面感。
以上就是《春》散文稿件朗读容易出现的问题,朗读稿件出现问题播音主持培训的同学可以及时纠正,或者让老师指导!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