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会有朗诵腔,在长年的文化课学习过程当中,大家对于语文课文的播读,习惯性地把重点放在背诵上,强调的是记忆性,从而导致我们忽视文稿本身的内容含义,以及在播读过程中忽视停连断句等等,这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播读状态,播新闻不是念课文。
声音的弹性主要体现在音高、音强、音长、音色,这声音四要素的变化上,因为他们这四要素相互组合在进行变化,才能够形成一种对比。每句话不一样了,每句话的层次感、丰富性才体现出来了。
有句口诀,叫起点不一、落点不一,波形不一。什么意思呢?
表达每句话的时候,每句话的起点都不要是同样的高音强音色,落点也是要追求不同。
我们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说《致橡树》里头的词,(此处老师示范)但是我们并不是说为了追求起点不一,落点不一,波行不一,就故意随便地让它不一样,它一定是有思想感情的支撑的。(此处老师示范)是因为你思想感情里想象到了你说话的对象,(此处老师示范)。
我再举个例子,大家都熟悉的《军礼》,(此处老师示范)这个作品的开头给人感觉是压抑的,这句话的语气是一种下山类的,前高后低的浴室,起头高,结尾滴。这个语式是作品内容来确定的,不是我们随便乱设计,天下着鹅毛大雪,一支红军队伍在零下30多度的酷寒中艰难地行进着。你如果这样表达,不把稿件的思想感情体现出来,随便设计它,你的表达和作品就是两张皮,就出现了所谓的腔调。
所以我们不是为了变化而变化。在这里需要跟大家说明的是什么?我们平时在训练的时候,训练的时候,你为了练语流、练语感,可以去设计。比如说几句话,你设计每句话起头都不一样,想象一下起头的时候,你可以设计五个不同的音高,高、半高、中、半低、低,五句话,每句话起头的时候都不要一样。第一句话可能是半低起头,第二句话变成了半高,第三句话是中,第四句话是高,第五句话是低起头。
通过设计感受的是什么?感受的是起点不一、落点不一,波行不一带来的一种语流的美,你去体会的是这种抑扬顿挫,但是当你进行艺术表达的时候,一定要忠于作者的思想感情,终于作品的思想感情,打破朗诵腔,要从作品本身入手,去深入理解、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基于受众。好,今天中影人播音主持培训老师就给大家讲到这,再会!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